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建筑智能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
土木工程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构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向纵深
工程行业信息化历程反思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的
市场形成价格对工程建设造价管
对有形建筑市场信息化建设的认
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浅析建设项目中工程造价及成本
基于工程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初
论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控制
论建筑工程的信息化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风险分析与管理
论三峡工程管理信息化
浅谈公路工程管理中信息电子化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初探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的成本控制
国际工程的成本管理
基于管理流程的工程项目合同管
如何降低房地产项目工程成本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企业管理 >> 信息化 >> 正文
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信息化沟通
作者:李杰 来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09-1-8 11:51:47
程量的计算方法只能按某一定额如全国建筑工程统一基础定额和有关按分部分项工程划分的定额子目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结果与各省、市、自治区的定额规定及定额子目的划分有时不相符合,其实用性受到了一定限制;另外这种方法只能使工程造价控制被动地接受工程设计的成果,使工程造价管理失去了制约工程设计的作用。四是图集选择法,随着建筑业标准化程度的提高,许多部位都使用了图集符号来设计,若事先把这些图集专门建立一个数据库文件,那么编制预算时只需输入图集符号,计算机就会自动从数据库中查找出所需的工程量和材料用量,但目前看来,由于列入图集的部位太少,这种办法也只能解决部分工程量计算的问题。

  2 工程造价管理“电算化”工作离不开制度改革和管理创新
    
  我国现行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虽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了多次改革,但仍有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同国际通行惯例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适应电算化工作的角度来看,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
    
  1)各地区工程造价计价程序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不统一。
    
  2)我国目前的工程计价模式对定额的依赖性过大,而建筑工程定额总处于一种相对滞后状态,建筑材料和劳动力供应的市场化使得其价格不停上下波动,虽然在工程计价过程中进行了调差处理,但按实找差的调差方法过于麻烦,其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差异。
    
  3)业主对设计的挑剔和要求,使出图速度和设计修改速度随业主的要求日趋加快,而造价工作主要基于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结果,这种频繁的设计变更,使造价工程师很难及时做出到位的造价结果。
    
  为了使项目工程价格随行就市,加强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动态管理,反映主要建筑材料的市场供应情况,近期建设部同国家计委所属的全国价格信息中心计划建立一个覆盖全国的重要建筑产品价格信息网站,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随时向社会公布最新的造价信息,以指导价形式供施工企业投标时参考。
    
  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是推动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加入WTO工程造价管理同国际惯例接轨的切入点,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给工程造价管理电算化工作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利用计算机完成工程设计之后,系统就可以自动给出各分项工程量和材料用量,避免了过去那种施工图预算招标时每个参与投标的单位都要进行工程量计算的重复劳动,从而有利于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定价,促进施工企业建立企业内部消耗定额、价格信息资料库和报价资料库,这样一方面可以摆脱确定工程造价时对概预算定额和单位估价表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也可绕过计算机识图困难的障碍。
    
  我国加入WTO,工程造价管理同国际惯例接轨,这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国际上通行的工程理论和计算方法,重视项目前期的经济性评价工作,实行工程造价全过程的控制与管理。为了加强项目前期的经济性评价工作,2001年初建设部就对我国曾使用近十年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着手进行了修订,目的在于使修订后的评价方法和参数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和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而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工程经济评价方法(主要指工程造价的确定方法)都是以参考大量竣工或在建工程的工程建设资料为主要特征。如其中有一种生产能力指数法计算公式为:

  式中:C1、Q1、C2、Q2分别为已建类似项目投资额、生产能力和拟建项目投资额、生产能力,f为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定额、单价、费用变更等综合调整系数,n为生产能力指数(0 资源共享、信息传输、互动交流的优势,通过监督和制约措施,遏制工程“三超”现象。

  3 工程造价电算化管理“信息化”沟通的设想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沟通的重点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包含有竣工工程项目概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录入:21cpmzhang    责任编辑:21cpmzhang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