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工期与控制 >> 正文
厦门地区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几个控制难点分析与处理
作者:周国金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3-7-30 15:41:08

  摘要:人工挖孔桩在厦门地区施工中遇到的涌水流砂、孤石误判成基岩等控制难点,本文根据工程实例,论述了厦门地区特殊的地质产生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

  一、前言

  厦门地区特殊的工程地质环境,在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时易产生流砂、孤石误判成基岩几个控制难点进行分析,论述采用的技术处理措施,供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参考应用。

  二、工程实例

  (一)工程概况

  案例:厦门思明区某酒店综合楼项目为45层超高层建筑,高度为162m,对差异沉降敏感,框架-筒体结构,标准柱位荷重约30000KN,室外地坪标高为3.90m,设有2层地下室,埋深为10.80m。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工程场地地质情况为:①杂填土、②淤泥质土、③粉质粘土、④中砂、⑤残积土、⑥全风化岩、⑦砂砾(土)状强风岩、⑧碎块状强风化岩、⑨中风化岩、⑩微风化岩等组成。结合本工程柱竖向荷载大且部分柱水平荷载也较大的情况,设计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桩型为摩擦端承桩,以微风化岩⑩作为桩端持力层,局部微风化岩埋藏较深且中风化岩⑨厚度较大地段,也可以中风化岩⑨作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持力层不少于0.5m,桩的有效长度约20m。

  (二)周边环境

  拟建物东侧距市政道路约15m,砼路面,路宽约8m,道路东侧紧邻居民区,5~6层,砖混结构,采用桩基础;北侧距城市主干道约25m,南侧紧邻在建工地,西侧较空旷。

  (三)水文、工程地质简述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属港湾滩涂;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杂填土①及中砂④的孔隙、残积砂质粘性土⑤、全风化岩⑥的孔隙、网状裂隙及下部强、中、微风化岩的裂隙中;杂填土①中的地下水属潜水,其余各层地下水均属承压水;地下水位标高为0.35~5.26m。

  (四)人工挖孔桩在施工中出现流砂、孤石误判成基岩现象

  据施工单位介绍,在该工程挖孔桩施工中,开挖到中砂④时,局部地段水量较大,出现流砂的现象,导致北侧城市主干道绿化带上的管线和南侧在建工地的支护结构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位移;在施工到残积土⑤、全风化岩⑥及强风化花岗岩⑦、⑧时也发现了较多的风化岩残留体或孤石,在掘进过程中施工单位出现了将孤石误判为基岩的情况。

  三、流砂、孤石产生的机理分析

  (一)流砂产生机理分析

  该工程在挖孔过程中遇到中砂④时,局部孔内水量较大,采取了孔内抽、降水措施,以降低水位进行施工。由于抽、降水原因改变了水的正常压力,水发生了流动,砂子也一起发生了流动,最终形成了流砂现象。造成周围土层体积减少使地面产生下沉,从而对相邻建(构)筑、道路、地下管线等产生不良影响。

  (二)孤石产生机理分析

  该场地位于厦门岛内花岗岩地区,孤石在花岗岩地区很发育,其形成的原因是由于花岗岩差异风化,残留在风化残积物中比风化残积物风化程度低的球状、椭球状岩体,孤石具体位置、大小、岩性难以预料。

  四、防治技术措施

  据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资料,钻孔中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0.4~3.90m(本次勘察期间为枯水期),水位标高为0.35~5.26m。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推测,预计全年地下水位变幅约1.0m。场地中除杂填土中的地下水属潜水外,其余各层地下水均属承压水。中砂泥质含量较高,厚度不大,富水性和透水性一般;残积砂质粘性土及下部风化岩均属弱含水层、弱透水层,富水性差,导水性和富水性受风化裂隙、构造裂隙的控制,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富水性不均匀,总体水量不大,但本场地施工中发现在岩体破碎地段地下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下渗补给及相邻含水层侧向补给,并大致由北向南侧筼筜湖方向渗流排泄;地下水对砼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无腐蚀性,干湿交潜条件下具中等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从上述案例可知,产生涌水流砂效应严重影响了相邻建(构)筑、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治流砂现象的发生。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周边已有工程经验,召开参建各方多次研究分析,通过采取降水井点施工工艺和短模法成孔施工工艺措施后,流砂对护壁破坏、孔壁塌方等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受到业主及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并得到工程专家的认可。具体措施如下:

  1降水井点施工工艺技术措施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